有着“乌金之海”之称的乌海,因煤而建,因煤而兴。几十年来,一代代煤矿工人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,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

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前夕,记者一行满怀着对煤矿工人的崇敬心情,来到国家某矿业,深入到井下600米、徒步2.5公里的综采工作面,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体验式采访。

防爆相机拍摄下的煤矿工人美好瞬间_新地标环保

 
煤矿于1958年建矿,最初的名字为某红煤矿,是乌海市最早开采的煤矿之一。最初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20万吨,目前年产量是90万吨,预计生产年限还有20年。这里现有工人916名,平均年龄为41岁。
 
绒衣、绒裤、长袜、外套、水靴、安全帽、矿灯……穿戴一番,记者们已经是满头大汗。“井下常年温度是15度,而且比较潮湿,需要多穿一些。咱们下去的时间为中午的检修时间,浮尘也会少些。”带领我们采访的综掘二队党支部书记贾军虎对大家说。

就要下井了!太激动了!在井口,心潮澎湃的记者们却被工作人员拦下了。“请检查一下,各位身上是否还有电子设备。煤矿属于高瓦斯煤矿,任何没有防爆功能的电子产品都有可能引发事故。”短短的一句话,瞬间将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,摄影记者的心情则更为复杂,直呼不能拍到井下的画面太遗憾了。正在这时,工作人员递上了一台防爆相机。正是依靠着这台相机,记者一行拍下了终身难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。

防爆相机拍摄下的煤矿工人美好瞬间_新地标环保

本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。请联系删除!